
2023年2月23日下午5点,正月十四,杨法官在办公室收到了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内容简洁却令人震惊:“不得好死”。杨法官感到困惑,随即拨打了回去,电话那头传来一阵辱骂声,原来发信者是2020年他所处理案件的被执行人殷某。对此,杨法官深感愤怒并决定对殷某采取拘传和处罚措施,以维护司法的权威。

回溯到四年前,被执行人殷某因骑电动车左转时失误,导致直行的申请执行人邹某受了重伤。交警认定殷某负全责,事故造成邹某脑部受伤,医疗费用高达17万余元,后续治疗费用更是让家庭陷入困境。当法官见到邹某时,他正处于中年,神情恍惚,已无法自理,只有在亲人的搀扶下才勉强移动,令人心痛。
第一次挫折
在2020年,邹某的家属仅针对医疗费用提出诉讼。然而,殷某在面对执行时态度坚决,声称没有钱可供执行。殷某名下仅有两套尚未过户的安置房,除此之外无其他财产。法官面临如何执行的难题。若直接拍卖安置房,邹某得到的赔偿或许只能覆盖医疗费用,后续费用仍难以承担。而殷某夫妇年事已高,拍卖所得也不足以保障他们的晚年生活。为了寻求解决方案,法官决定对殷某实施司法拘留并启动房产评估。殷某看到法院采取了行动,急忙请求协调,经过多次谈判,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殷某家属支付了13万元现金,约定在房产过户后再转让一套安置房给邹某,双方各自承担过户费用,邹某放弃了后续的医疗费和其他诉讼。尽管这个结果并不完美,但在当时却是最优选择,邹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赔偿,而殷某也保留了一处房产供养老人,事情似乎已经有了圆满的结局,但接下来的波折却没有停止。
第二次波折
2021年,白兔镇的安置房开始陆续办证,但由于未满两年,殷某请求法院协调,希望能推迟过户以减少费用。虽然邹某家属心中有顾虑,最终还是同意了。到2023年10月底,双方在法院的通知下顺利进行了过户,殷某本应承担3230元的过户税,但他却只给了邹某女儿2000元,随后便匆忙离去。邹某的女儿在无奈之下带着现场拍摄的视频来到法院请求帮助。虽然1230元对常人来说不算什么,但邹某一家正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法官从殷某的账户中直接扣划了这笔款项,虽然考虑到殷某的高龄,法官并未对他处以罚款,但事情并没有结束。
第三次波折
2024年2月23日,殷某在银行查账时注意到这1230元已被法院扣除,愤怒之下,他给杨法官发去短信:“不得好死”。当时正值晚餐时间,殷某的行为令其家人感到震惊。随后,殷某被传唤到庭,经过调查,他承认了辱骂法官的事实,并表示歉意。法院决定对其处以2万元的罚款,并让其家属带他回家。
最后的反转
那晚,殷某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杨法官同样难以入睡,殷某及其家属不断发来道歉的信息,但他思考的更多是处罚的合法性与意义。殷某的行为是否应该受到惩罚?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他都应该承担后果。然而,殷某的养老积蓄仅剩2万多元,罚款不仅令他感到悔恨,也影响了他的晚年生活,但不施行惩罚又于法于情皆不可行。
2月26日上午,殷某在家属陪同下再次来到法院请求法官宽恕,甚至试图跪下求情被拦下。杨法官对这位老人说道:“你对我发泄了情绪,我可以原谅你。但你最大的错误在于对邹某一家,他们因车祸而陷入困境,女儿年纪轻轻却要承担一切责任。你想过如果是你女儿遭遇这样的事吗?你怎么忍心克扣她的钱呢?所有事情都有因果关系,你对邹某家的伤害才导致今天的后果。你不觉得良心不安吗?”殷某无言以对,满脸羞愧,最终与家属商量,自愿补偿邹某几千元以示歉意,获得了邹某女儿的谅解。法院也根据他的悔过态度大幅减免了罚款,最终实现了惩戒与补偿的双赢。2月27日,邹某的女儿向法院赠送了锦旗,以表达对法院的感激。

法官寄语
执行罚款和惩戒从来都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目标在于引导被执行人尽力偿还债务,最大化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这才是立法的初衷。面对弱势群体,更应常怀同理之心。
编辑:张萌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