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引擎助力国家能源蓝图,37项重点任务引领能源行业走向高质量未来。
在9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国能发科技〔2025〕73号),为能源领域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
该文件设定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将初步建立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的体系;而到2030年,能源领域的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将整体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战略背景:人工智能推动能源革命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各个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能源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能源行业是创新与创业活动频繁的领域,拥有良好的数字化基础、高质量的数据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理应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走在前列。尤其是一些国家能源企业,已围绕资源勘探、生产运维和安全监测等环节,成功研发了电力、油气、煤炭等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大模型。总体来看,我国能源领域的人工智能发展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应用格局。
然而,与能源行业的高安全性和专业性相比,人工智能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仍面临技术可靠性不足、数据基础薄弱和电算供需逆向分布等多重挑战。大模型的“黑箱”特性导致的可解释性不足及潜在的幻觉风险,使得在核电站安全决策和电网实时调度等核心领域,人工智能尚不能满足行业的可靠性要求。随着更多场景逐步融入人工智能的应用,亟需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深入应用,以促使整个行业的变革,加速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
总体目标:分阶段推进
《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的两个阶段目标。
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体系将初步建立,算力与电力的协同发展基础将不断巩固,人工智能赋能能源的核心技术将实现显著突破,应用将更加广泛深入。
到2030年,能源领域的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将整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算力与电力的协同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建立绿色、安全、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能源与人工智能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将取得明显成效,人工智能技术将在电力智能调控、能源资源智能勘探和新能源智能预测等方面实现突破,具身智能和科学智能将在关键场景中落地。
八大场景,37项专项突破
《实施意见》系统性地部署了人工智能与电网、能源新业态、新能源、水电、火电、核电、煤炭和油气等八大应用场景,以培育和壮大新兴能源产业和模式。纵向上,将围绕能源装备制造、生产、输运、调度和消费等环节,强化人工智能在提升能源产供储销的效率方面的作用,提升整体能源系统的效率。
政策聚焦于智能化转型迫切、数据基础完备、应用价值明确及规模化应用潜力大的方向,专栏形式明确了37个人工智能与能源融合应用的重点任务,涉及上百个场景。其中,油气领域有6个,煤炭、电网、水电、能源新业态各5个,火电和新能源各4个,核电3个。
在人工智能与电网的结合方面,文件着眼于新型电力系统下的电网安全、新能源消纳以及运行效率等需求,部署了多项应用,包括电力供需预测、电网智能诊断分析、规划方案智能生成等电网设计相关应用,推进电网的多尺度智能仿真分析,探索人工智能模型在电网智能辅助决策和调度控制中的应用。
在人工智能与能源新业态方面,文件提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虚拟电厂、分布式储能和电动汽车网络互动等灵活调节资源中的应用。此外,也鼓励在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的协同优化调度及全生命周期安全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生产工艺的智能优化。
为能源智能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实施意见》针对能源领域的数据孤岛、算力碎片化、算法黑箱以及算力高耗能等技术瓶颈,围绕数据、算力与算法,系统构建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支撑体系,提出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应用的三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首先,夯实数据基础,加速形成高质量的数据集;其次,强化算力支撑,构建算力与电力深度融合的协同发展机制;最后,提升模型基础能力,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软件的深度融合。
能源领域的智能化转型要求各方协同发力,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国家能源局将综合考虑煤电油气各行业的应用潜力、成熟度和带动作用等因素,选择一些高价值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创新主体建立高水平的研发创新平台和创新联盟。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将探索建设行业级的人工智能应用测试平台,有效协同企业自主研发的大模型,解决重复开发的问题,避免资源的过度消耗。
文件为能源智能化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径。
到2027年,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电网、发电、煤炭和油气等行业的深度应用,挖掘十个以上可复制、易推广且具有竞争力的示范项目,探索百个典型应用场景的赋能路径,培育一批能源行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发平台,制定完善百项技术标准,培养一批具有复合型能力的人才。
到2030年,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能源相关研发创新平台和复合人才培养基地,建立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持续引导“人工智能+”能源的高效、健康、有序创新,为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工智能与能源的深度融合,正在悄然改变传统能源的格局,一场智能时代的能源革命已经悄然开启。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陶野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